国有新华书店历来是坐商,与读者俱乐部无店铺的销售方式完全是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经营模式。但最近,各地新华书店纷纷成立读者俱乐部——
本报讯(记者张永恒)近期,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召开的“面向新世纪读者俱乐部发展战略研讨会”传出的消息表明:新华书店系统读者俱乐部正处于艰难的探索和生长之中,部分读者俱乐部已初具雏形,但在内外压力的制约下其整体思路尚不明确。
业内人士指出,国有书店办读者俱乐部,表面看是对传统店铺经营模式的冲击,但其实质上却是对原有读者资源的一次重新盘整。新华书店办读者俱乐部,也是国有图书发行业积极向国外及国内其他它经济成分图书业学习的结果,从目前办读者俱乐部成功者的实践来看,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因为现在国内的读者群,正被各种读者俱乐部竞相“分割”:如出版社读者俱乐部,主要以专业划分门类,外语类有外研社读者俱乐部,医学界有金骆驼医学图书俱乐部,少年儿童出版社有“宝葫芦”小读者俱乐部等;民营书店读者俱乐部,以席殊好书俱乐部为代表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读者网络;国外进入中国图书市场的俱乐部,最典型的是贝塔斯曼书友会(中国),其庞大的资金支持和灵活的市场营销模式向国内的图书业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国有新华书店原来的经营模式和营销理念,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在这次研讨会上,河南省新华书店负责人指出,在办读者俱乐部的问题上,新华书店起步是晚了一点,但目前读者资源并没有被“瓜分”完毕,还存在很大的生存空间。各种类型的读者俱乐部在竞争中都不占绝对优势,长处和短处都很明显,应该说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关键在于谁能在吸引会员、留住会员上克敌制胜,便能占尽先机,取得最终的胜利。
江苏省新华书店策划部负责人三石(张磊)先生,正在筹备成立“江苏书缘读者俱乐部”,因而对读者俱乐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对当前各种经济成分的读者俱乐部进行了一番分析:出版社读者俱乐部优势在于其折扣低(如外研社),但受品种和规模的限制;民营书店读者俱乐部优势在于其经营的大都是畅销书,对信息反应较快,但在资金和人才以及读者资源上却陷入低谷;更不用说国外进入中国图书市场的俱乐部如贝塔斯曼书友会存在的“水土不服”等问题了,虽然财大气粗的贝塔斯曼宣布在中国即使赔钱十年也要把俱乐部作好,但各方面的限制使其发展前景仍然难下结论。与以上俱乐部相比,新华书店的读者俱乐部劣势在于起步晚,多年的“旱涝保收”经营状况使其市场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而且成本高、负担重,缺乏营销管理的专业人才。但长期的图书经销业务使其处于一个这样的地位:资金雄厚,图书品种齐全,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市、县甚至镇、乡级的图书营销网络(这一点任何其他读者俱乐部目前都无法做到),新华书店的品牌效应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如果新华书店办读者俱乐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华书店的读者俱乐部正在向先行一步的其他俱乐部借鉴经验,比如指导思想是要走产业化道路,真正做到尊重读者的利益,加强图书的售后服务工作,而不仅仅是为读者开一个联谊会了事。有关专家还提出一个各种读者俱乐部联手出击的“共赢“策略:创造市场。对各种读者俱乐部而言,不是你的读者多了一些,我的读者便少了一些的问题,而是存在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1+1>2”模式,如果各种读者俱乐部之间都能够做到利用相互的读者资源,对各俱乐部规模的扩张以及人力、资金的节约具有很大的意义。
陕西省新华书店总经理戴群先生认为,读者俱乐部是把出版物的特点与会员制销售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出版物的销售业态(形式)。新华书店办读者俱乐部,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读者、培育市场、服务销售等方面,更是对新华书店系统经营理念的强烈冲击。可以说,研究和探索读者俱乐部问题,是摆在新华书店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据悉,河南省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的发展在系统内最为典型,成立仅一年,会员达到12万,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并在许多地、县、市建立分部,努力拓展服务功能,广泛向读者提供导读、导购、阅览、租借等各种服务。省店还在网站建立专栏,即时发布书业信息等。但河南省新华书店负责人坦言,目前俱乐部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不够成熟,例如仍要正确处理俱乐部形式对原有的店铺经营模式的冲击、跨地域问题、能够给会员提供多少优惠等,给新华书店增加了一定的负担。